本书是希尔达·韦斯-安德鲁斯(Hilda Weiss-Andrus,中文名:韦希德)的回忆录,由她出生于南昌的女儿编辑成书。她和第一任丈夫厄内斯特·韦斯(Ernest W. Weiss,中文名:韦尔纳)曾在中国和韩国任做医疗传教工作。这里译出了本书的中国部分。这部分的时间是1939-1951年,第一年在北京学习中文,之后在卫理公会南昌医院工作。该医院为现江西省人民医院前身,始于贾尔思(Milton Ross Charles)1901年来到南昌开诊行医。1907年一座医院建成。1908年高爱理(Ailie Spencer Gale),1909年华安(John G. Vaughan)加入。辛亥革命时,三位外籍医生离开,次年贾尔思没有返回南昌,院长由华安接任。1916年华安离开,高爱理是医院唯一的外籍医生,但直到1920年才被正式任命为院长。1921年柏来登(George Theron Blydenburgh)来到南昌,担任院长。不久高爱理转至屯溪(屯溪的医疗工作由贾尔思1918年开始)。1923年李必(Walter E. Libby,有书写为李璧)加入。1927年吴绍青成为首位中国院长。
文件下载(包括原文和译文,解压密码H0510) (有更新,见最后)
以上各位,除贾尔思外,在本书中均有提及。书中写到的传教士人数很多,为方便读者通过搜索了解他们的情况,下面列出了部分人名的对照供参考。有些人在本书中只是简单地提到名字,还有不少本人没能找到中文名,就没有出现在下表中。除书中已写出的范天祥和范哲明的关系外,还可补充一点,范雷登是范天祥的儿子。中、日人名的翻译很是棘手,除有较为有名的人之外,本译文中只有“田代小姐”和“王世清”两个名字有依据。
| 英文名 | 本书译名 | 中文名 | 
|---|---|---|
| George Blydenburgh | 乔治·布莱登伯格 | 柏来登 | 
| Frank Cartwright | 弗兰克·卡特莱特 | 葛惠良 | 
| Gertrude Cone | 格特鲁德·孔 | 孔格矩 | 
| Art(Arthur) Coole | 亚特·库里 | 邱文明 | 
| Ruth Daniels | 露丝·丹尼尔斯 | 戴如福 | 
| Ailie Gale | 艾丽·盖尔 | 高爱理 | 
| Frank Gale | 弗兰克·盖尔 | 高福绥 | 
| Evaline Gaw | 伊芙琳·高 | 高富能 | 
| Leland Holland | 勒兰德·贺兰德 | 贺兰德 | 
| Coral Houston | 卡罗尔·休斯顿 | 胡斯顿 | 
| Lee Huizenga | 李·海岑加 | 海深德 | 
| Walter Libby | 沃尔特·利比 | 李必 | 
| Jenny Lind | 珍妮·林德 | 林爱德 | 
| Gus(Augustus) Nasmith | 古斯·纳史密斯 | 聂士麦 | 
| Edward Perkins | 爱德华·帕金斯 | 裴敬思 | 
| William Schubert | 威廉·舒伯特 | 舒邦铎 | 
| Margaret Seeck | 玛格丽特·西克 | 谢克爱 | 
| Albert Steward | 阿尔伯特·斯图尔特 | 施德蔚 | 
| Olin Stockwell | 奥林·斯托克威尔 | 卓伟 | 
| John Vaughan | 约翰·沃恩 | 华安 | 
| Ralph Ward | 拉尔夫·瓦尔德 | 黄安素 | 
| Hyla Watters | 海拉·沃特斯 | 华蔼兰 | 
| Bliss Wiant | 布利斯·韦恩 | 范天祥 | 
| Leighton Wiant | 雷顿·韦恩 | 范雷登 | 
| Paul Wiant | 保罗·韦恩 | 范哲明 | 
2023年7月1日更新:最近学习Typst,制作了PDF版本,稍微改动了几处。Typst还很不成熟,但对中文的处理已从不可用变为勉强可用。原先在博客园上传时,怕网站会屏蔽字词,所以做成压缩包,现已时过境迁了,但原来的版本还留着,也是个纪录吧。